近年来,马村区武王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、以人民为中心、以发展为驱动、以基层为根基,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构建基层党组织主导的乡村治理体系,推动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。
党建引领,构建治理新格局。网格管理强服务。按照“就近、融合、有效”的原则,将街道划分为22个全科网格和172个微网格,织密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。通过构建“党建引领、网格聚力”的治理新格局,践行“人民至上、服务为先”的理念,去年累计解决民生问题53件,切实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民主议事聚民心。以月初干群连心会为依托,每月集中共话家常1次,引导村民从“当配角”向“唱主角”转变。去年共协商解决环境整治等事项86项,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多元联动,激发治理新动能。村规民约自治立规。制定“一村一特色”村规民约,将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孝亲敬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,引导婚丧嫁娶简办小办节约办。典型引领德治润心。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6个、省级森林示范村1个;对30多名标兵党员、10多名金牌网格员、20多名乡村光荣榜人员进行表扬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,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50余场,组织文化下乡活动20余场,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。志愿服务聚力赋能。建立“群众点单—支部派单—党员接单”闭环机制,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,设立政策解读、矛盾调解等5类岗位。全年共开展助农抢收、环境整治等活动40余次。
聚焦重点,绘就治理新画卷。人居环境提“颜值”。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,明确各网格长职责,形成高效管理体系,整治“空心宅院”21处,“白改黑”1800余米。产业发展强“品质”。积极谋划郭张弓村毛纱加工项目和王母泉村粗布加工项目,实现纺纱业从小到大、从散到聚的发展态势转变。目前,该街道已有5个村确立了主导产业,预计今年可实现所有村庄产业项目全覆盖。民生服务增“温度”。完善便民服务窗口工作办理机制,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。组织开展人才技能培训会3场,实现街道新增就业人员385人。高标准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幸福院,建成老年食堂1个、老年餐桌2个,累计开展老年主题活动20余次。(记者杜挺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