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4日,修武县七贤镇小官庄村文化广场热闹不已。身着红马甲的修武县益路行社工服务队队长马巧艳,一边麻利地为老人剪发,一边笑着和老人唠家常。作为县人大代表,这位“公益领头人”,自2018年组建益路行社工服务队以来,带领259名志愿者开展205期爱心活动,累计服务超3.3万小时,用脚步丈量民情,以行动传递温暖,在修武大地书写着“助人自助”的动人篇章。
益路行社工服务队的事,要从2018年说起。那时,马巧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老弱病残群体面临政策信息闭塞、生活照料缺失等困境。“既然看到了群众的难处,党员就该带头去解决。”带着党员的责任感,她召集8名志同道合的朋友,凑钱买了第一批慰问物资。也就是这时,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活动,马巧艳发起成立益路行社工服务队的前身“七贤镇中铝爱心公益协会”。
初创时的艰难远超想象。缺乏服务经验,她就跑遍全县8个乡镇,挨家挨户进行摸排,记下困境家庭的需求;为争取项目支持,她每周往民政、残联等部门跑,把调研笔记里的“急难愁盼”念给工作人员听。2019年,团队逐渐形成“扶老助困、助学、助残”三大服务品牌;2023年,七贤镇中铝爱心公益协会改名修武县益路行社会工作服务队,通过“社工+志愿者”联动服务,扩大服务范围;2025年,服务逐步覆盖全县所有乡镇……7年间,这支从“零星帮扶”起步的队伍,成了当地群众口中“随叫随到的暖心人”。
在“益路行”的服务清单上,困境残疾人的需求始终排在前列。家住修武县七贤镇沿山村的苏海双,因一场意外导致下半身瘫痪,生活不能自理,一度自暴自弃,情绪消极。马巧艳在了解情况后,与志愿者们定期上门看望,为他提供心理辅导,帮助他了解和申请政策扶持,还帮助他参加了七贤镇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。通过一系列暖心帮扶,苏海双逐渐走出心理阴霾,从一名自闭厌世的残障人士蜕变为一名传递爱心、服务他人的社工志愿者。如今,他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更多深处困境的人。
从聚焦特殊群体到覆盖乡村寻常巷陌,益路行社工服务队公益的触角在不断延伸。从2023年起,马巧艳发起“爱心义剪进乡村”活动,每周组织5名理发师志愿者背着工具箱走进偏远村庄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,把关怀送到老人身边。如今,这支“流动理发店”已走遍修武县80多个行政村,服务老人超千人次。
公益人的热忱与人大代表的责任,在她身上交融成为民服务的底色。2022年当选县人大代表后,马巧艳把公益调研与履职工作紧紧绑在一起,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群众诉求。同时,她参与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专项监督工作,每接到一个案子,都会深入了解案件详情,贴近原告与被告,找出症结、耐心调解,助推案件高效办结。她以细腻的心思和真诚的态度,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赞誉。
7年公益路,从开始的8人到如今259人的队伍,从零星帮扶到年均40余场活动,“益路行”已成修武公益服务的中坚力量。“只要群众有需要,‘益路行’的红马甲就会出现。”站在新起点,马巧艳眼神坚定,“助人自助”的初心,如磐石般坚定,温暖着千家万户。(记者 段美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