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出出经典剧目唱响中华风韵,一声声婉转唱腔传承千年文脉。10月29日,焦作市2025年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正式启动。本年度计划开展17场演出,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学,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推动戏曲艺术薪火相传。
我市启动的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,以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教学的方式,将戏曲艺术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,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年轻心灵碰撞出的火花。此举是对文化传承路径的积极探索,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认识传统、理解历史的窗口。
戏曲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髓,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却与年轻一代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。怎样让静态的“遗产”变为可感知、可参与的“活水”?戏曲进校园给出了答案,通过现场展演、扮相体验、身段教学这些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体验者”。修武县梨花苑剧团的孩子们在周末学戏时眼中闪烁的光彩告诉我们,只有亲身参与,才能真切体会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的坚守与热爱。
舞台上有《辕门外三声炮》的家国情怀,也有《风流才子》的才情雅趣,更有《朝阳沟》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,这些内容都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的价值观。报道中一小学生看完《穆桂英挂帅》后感慨“懂得了责任与担当”,其实就是戏曲德育功能的生动体现。无独有偶,江苏一地开展“戏曲工作坊”,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,将诚信、孝道等主题融入表演,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,更在校园中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氛围。
过去,我们常担心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缺乏兴趣,但实践证明,年轻人有没有兴趣,不在于内容本身,而在于传播方式。当然,要让戏曲真正在校园扎根,则需长期努力。一方面,需持续创新内容形式,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剧目;另一方面,可借鉴外地经验,如浙江将戏曲与语文、历史课程结合,编写校本教材,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。
肯定“戏曲进校园”,是因为它用最朴素的方式,完成了最深刻的启蒙,让传统在当下焕发新生,让文化在下一代心中扎根。因此,这条路,值得坚定地走下去。(识途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