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马村区武王街道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创新组建乡村“党员红色维修队”。这支被群众亲切称为“流动红色技术兵”的队伍,将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实践,架起了党群“连心桥”。
从“无人管”到“党员管”,精准破题解民忧。武王街道通过日常走访与网格化管理发现,独居老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常受水管漏水、电灯故障等“小难题”困扰。不找维修人员自己不会处理,找的专业维修有时价格高、响应慢,问题虽小却直接影响生活质量。为此,武王街道以秦庄村为试点发出倡议,号召辖区内有维修特长、热心公益的党员主动站出来,组建一支公益性维修队伍。倡议一经发出,5名党员积极响应,一支涵盖水电、木工技能的“党员红色维修队”迅速成立,让“无人管”的民生小事,有了“党员管”的贴心保障。
从“零散化”到“规范化”,机制保障提质效。为保障服务高效长效且及时,武王街道助力维修队建立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接单机制。村民可通过村组微信群、“码上秦诉”二维码“点单”,或向网格员、村“两委”反映需求;网格员根据报修内容与队员特长结合后“派单”,队员接单后上门服务,服务完成后,村“两委”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评估质量,形成“需求收集—任务分配—现场服务—效果评估”闭环。规范化的机制,让“党员红色维修队”的服务从“零散化”走向“常态化”,从“志愿性”升级为“长效性”,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。
从“修物件”到“聚人心”,治理效能再提升。自“党员红色维修队”成立以来,成效日益凸显,维修队中党员带着工具包走村入户,从检修水管到更换灯泡,以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,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,既推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真正落地见效,也让党组织的号召力、凝聚力显著增强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为村民解决各类生活维修问题300余件。“党员红色维修队”的成功实践,像一股暖流激发了辖区治理活力,不仅带动更多党员主动投身村级事务,也点燃了村民参与的热情,邻里互助、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日渐浓厚,逐步形成“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。(记者杜挺勇)